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精彩点评☣ > 诗词点评诗词点评
七夕
胜于蓝2020-08-25【诗词点评】人已围观
简介七夕[宋] 杨朴
未会牵牛意若何,须邀织女弄金梭。
年年乞与人间巧,不道人间巧已多。
唐诗主情,宋诗主理。宋的这种主理的诗,对那些喜好唐诗的人来说,常有味同嚼蜡之感。但诗如能
七夕
[宋] 杨朴未会牵牛意若何,须邀织女弄金梭。
年年乞与人间巧,不道人间巧已多。
唐诗主情,宋诗主理。宋的这种主理的诗,对那些喜好唐诗的人来说,常有味同嚼蜡之感。但诗如能用简捷的句子,深刻地表达一种哲理,也不能不说有其特殊的妙趣。杨朴的这首《七夕》,就是具有这种妙趣的哲理诗。
诗的作者从牛郎、织女七夕踏鹊桥相会的神话传说发端,别出新裁,表达了作者独到而又深刻的见解。“未会牵牛意若何?须邀织女弄金梭。”前两句设问: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么主意,是怎么想的,非得邀天上的仙女来织满天的锦绣云霞。这里的“须”字,是一种怀疑和否定,从正面来解释,就是没有必要来邀请织女作这一切。这两句来得非常奇,出人意料,因为很多人把把牛郎织女的神话作为美妙的故事来接受,对其中所包含的意义从未提出过质疑。以为神胜过人,天上的仙女自然比人间的一切都要聪明许多。但诗人却对此表示怀疑。前两句的这种怀疑只涉及到神话故事本身,但这已足以造成悬念。这两句为诗的末联所发的奇论,做了有力的铺垫。
“年年乞与人间巧,不道人间巧己多”。这两句是说:每年人们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织女乞求赐予刺绣、纺织等的聪慧、智巧,但实际上,人间的智巧己经是很多了,多得有点可怕。诗人在这里并非是在赞扬人间的机巧,而是来了一个大转弯,诗人此时想起的不仅仅是人间创造幸福的巧智,还有行恶的智巧:有巧取牵夺,互相倾轧,以及繁复、杂多而又绞尽脑汁的勾心斗角。诗人赋予末一行诗中的“巧”的含义已经不同于第三行诗中“巧”的含义。恰是这种新的含义,不无道理,但又非常出人料想地拓宽了诗思的领域,这就便诗的情思和哲理向更深处开掘,一使诗具有了横空出世、奇崛诡辩之美。当人间充分运用他的机巧来进行勾心斗角的时候,要邀织女来已无意义。从四句诗的整体和诗情的深入来看,诗人的愤世嫉俗之情表现得很是恰当、巧妙、深刻。
杨朴在那样一个时代有这样一种思想和见识是很深刻的,加之诗语简练、晓白、朴实,就使诗思凝重、洗练,富有趣味。
七夕
[唐] 李贺
别浦今朝暗,罗帷午夜愁。
鹊辞穿线月,花入曝衣楼。
天上分金镜,人间望玉钩。
钱塘苏小小,更值一年秋。
七夕,诗言人间天上别离情事。
注:
1:别浦:银河。以隔别牛女二星,故称。
2:罗帏午夜愁:七夕,皆妇人事也,故曰罗帏。午夜,夜中也。
3:鹊辞穿线月:《淮南子》云:"乌鹊填河渡织女。" 穿线月,穿线乞巧。《西京杂记》云:"汉宫女七夕穿七孔针于开襟楼。"
4:花入曝衣楼:《荆楚歳时记》云:"太液池西有汉武曝衣楼,七月七日,宫女出后衣曝于楼上。"
5:天上分金镜:分金镜,月如半镜也。公孙乘《月赋》:"隐员岩而似钩,蔽修堞而分镜。"
6:人间望玉钩:人间亦多离别也。陈本礼云:双星易别,尘梦难醒。
7:钱塘蘇小小,更値一年秋:蘇小小,南齐钱塘名娼也,亡于七夕。感慨,蘓小何在?値此七夕。仙笔也。方扶南云:一年一会者 ,尚可感终身,飘零者奈何?
附:
刘辰翁评曰:鬼语之浅浅者。
徐文长评曰:末二句忽说至此,信手拈来。
董伯音评曰:诗不言巧会,全重伤别。
姚文燮评曰:上六句说淑景芳辰,离情别绪,末二句不胜悲凉,彼美当秋,心惊迟暮,佳人不偶,恐将冉冉老矣。贺盖借苏以自慨也 。
方扶南评曰:写闺情,立格亦高。义山金风玉露之七律,直是笨伯。
--------凤尾竹客 撰<李长吉歌诗笺注辑评>---------
七夕
[唐] 罗隐
络角星河菡萏天,一家欢笑设红筵。应倾谢女珠玑箧,
尽写檀郎锦绣篇。香帐簇成排窈窕,金针穿罢拜婵娟。
铜壶漏报天将晓,惆怅佳期又一年。
Tags:
很赞哦! ()
随机图文
-
到底做错了什么, 与李清照齐名的才女被世人遗忘?
南宋有一位大才女,有人将她和李清照并称为“词坛双壁”,她就是朱淑真,唐宋以来留存作品颇多的女诗人之一。她的作品文词清丽缠绵,她还被称作为“红艳诗人” -
他是唐朝最忘恩负义的诗人, 却写出了名作, 还入选《唐诗三百首》
历史上有很多表里不一,有才无德的文人,例如李绅,口中念着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,实际上却过着最奢侈的生活,为了吃鸡舌,每次都要杀上百只鸡;还有原本是“宋四家& -
诗词|这首小令,是青楼里的爱情?你可能被误导了!
一曲《望江南》,一场错爱莫攀我,攀我太心偏。我是曲江临池柳,这人折了那人攀。恩爱一时间。选自《敦煌曲子词》,词牌《望江南》,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《忆江南》。相较于白居易名词 -
古代形容美女的经典诗句谢
之光耀想其衣之华艳“云想”句:见云,佳丽之容貌照人见花之艳丽想。以云喻衣现实上是,喻人以花。 弯似蹙非蹙I烟眉《红楼梦》:“两,非喜含情目一双似喜。靥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