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精彩点评☣ > 诗词点评诗词点评
戏赠张先
胜于蓝2020-09-17【诗词点评】人已围观
简介作者:苏轼 朝代:宋朝
十八新娘八十郎,苍苍白发对红妆。
鸳鸯被里成双夜,一树梨花压海棠。
〔注〕苏轼、张先都是宋代著名诗人、词人。标题指苏轼为八十岁 张先与十八岁女
十八新娘八十郎,苍苍白发对红妆。
鸳鸯被里成双夜,一树梨花压海棠。

〔注〕苏轼、张先都是宋代著名诗人、词人。标题指苏轼为八十岁
北宋时,一代文豪苏轼(东坡)与湖州几位文人相交甚密,其中,就有著名词人张先。
张先(990~1078),字子野,乌程(今湖州市)人。北宋天圣八年(1030)进士,十年起,任宿州掾,历任吴江知县、嘉禾判官、屯田员外郎,后官至都官郎中,熙宁五年(1072)致仕归故里。他工诗词,在词坛上名声极响,与当时著名词人柳永齐名。
张先的词清新工巧,颇受人们的喜爱,因他词中有“眼中泪”、“心中事”、“意中人”之句,被人们称为“张三中”。又因有“云破月来花弄影”、“娇柔懒起、帘压卷花影”、“柳径无人、坠飞絮无影”之句,被称为“张三影”。
他又善画,致仕回湖州后,居老家——湖州历史上著名的私家园林“南园”中,为了纪念父亲张维,将其生前喜爱的10首诗,集中画于一幅图中,创作了《十咏图》,这幅绢本淡设色的山水人物画留传至今,也是张先唯一留存世上的作品。 1995年,翰海拍卖公司在北京举办的秋季拍卖会上,故宫博物馆以1800万元购得而收藏。
苏轼与张先在诗林词坛中的成就是后人望尘莫及的,他们交往于何时,已不可考,但两人亲密的忘年交是有史记载:熙宁七年(1074)九月,苏东坡由杭州通判升迁密州事,临行前,他与在杭州游山玩水的张先等人同舟来湖州,欢聚于馆驿河头的碧澜堂,他们杯酒言欢,赋诗填词,歌伎弹唱,好不快活。意犹未尽,当日,又泛舟至淞江,畅饮于垂虹亭,后人称这次相会为“前六客会”。
那年,张先已是八十四岁,苏轼只有三十七岁。
张先衷于声色,八十岁时,还迎娶了一个十八岁的小妾。有一次,他与苏东坡等朋友相聚,苏东坡他们问其感受,张先吟诗笑道:
我年八十卿十八,卿是红颜我白发。
与卿颠倒本同庚,只隔中间一花甲。
苏东坡听了,当即和诗戏道:
十八新娘八十郎,苍苍白发对红装。
鸳鸯被里成双夜,一树梨花压海棠。
众人听了,抚掌大笑不止,由此,也可看出苏轼与张先之间的交往是不拘于泥的。
张先比苏轼大47岁,在熙宁七年那次“前六客会”后过了十五年,苏轼再次到湖州,与张仲谋、曹子方、刘景文、苏伯固、张乘道相聚碧澜堂时,想起“前六客会”中张先等五人已先后去世后,不由悲从中来,他在《定风波》一词的序中这样写道:“余昔与张子野、刘孝叔、李公择、陈令举、杨元素会于吴兴。时子野作六客词,其卒章云:‘见说贤人聚吴分。试问?也应旁有老人星。 ’凡十五年,再过吴兴,而五人皆已亡矣……”文中所说的“老人星”就是张先。苏东坡在词中这样写道:“月满苕溪照夜堂,五星一老斗光芒。十五年间真梦里,何事?长庚对月独凄凉。……”从中,可以看出,他怀念张先的悲伤之情溢于言表。
Tags:
很赞哦! ()
随机图文
山海经——山经·东山经
东山之首,曰樕䘄之山,北临乾昧。食水出焉,而东北流注于海。其中多鳙鳙之鱼,其状如犁牛,其音如彘鸣。 又南三百里,曰藟山,其上有玉,其下有金。湖水出焉,东流注于食水,其中多活师。《行香子·七夕》牵牛织女,莫是离中。
行香子·七夕宋代:李清照草际鸣蛩。惊落梧桐。正人间、天上愁浓。云阶月地,关锁千重。纵浮槎来,浮槎去,不相逢。 星桥鹊驾,经年才见,想离情、别恨难穷。牵牛织女,莫是离中。周紫芝《菩萨蛮》
蛾懒画妆痕浅。香肌得酒花柔软。粉汗湿吴绫。玉钗敲枕棱。鬓丝云御腻。罗带还重系。含笑出房栊。羞随脸上红。古代的才女很多, 为什么只有李清照成了“千古第一才女”?
历史上的才女有很多,有远嫁匈奴的千古第一琴女蔡文姬,有再嫁私奔爱人的卓文君,有续写《汉书》的班昭,还有叱咤官场的上官婉儿,还有富有咏絮之才的谢道韫。到了近代,也有挥笔成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