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资讯杂谈 > 其他杂谈其他杂谈
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
胜于蓝2023-08-16【其他杂谈】人已围观
简介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,出自《孟子·离娄上》,全段文字是: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。舜不告而娶,为无后也。君子以为犹告也。”作者简介孟子(前372年-前289

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,出自《孟子·离娄上》,全段文字是: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。舜不告而娶,为无后也。君子以为犹告也。”
作者简介
孟子(前372年-前289年),即孟轲,战国时代鲁国人,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、教育家。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,成为一代儒家宗师,有亚圣之称,与孔子合称为“孔孟”。孔子—曾子—子思—孟子是师徒关系。语句来源
出自《孟子·离娄上》第26章:“孟子曰: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。舜不告而娶,为无后也,君子以为犹告也。”这段话里,现代简化字“后”的繁体字是“後”。注意:简化字时代的“后”合并了繁体字时代的“後”和“后”,常规用法就是“後”的用法,而古代的“后”与“後”语义根本不同。
不孝有三无后为大,拼音:bú xiào yǒu sān,wú hòu wéi dà。
注意:前半句有专门词条:不孝有三。
传统解释
古代释无后为无子东汉赵岐的《孟子章句》是最早的《孟子》注释文献,它解释:“于礼有不孝者三事……不娶无子,绝先祖祀,三不孝也。三者之中,无后为大。” 继承祖祀的子在古代社会指男子,就是“子女”并称里的子。后世长期继承他的说法。把后解释为子,是解释为某个类型的后人,所谓传宗接代。
现代也说成无子孙
20世纪知名学者杨伯峻《孟子译注》的翻译是:“孟子说:‘不孝顺父母的事有三种,其中以没有子孙为最大。舜不禀告父母就娶妻,为的是怕没有子孙,〔因为先禀告,妻就娶不成〕因此君子认为他虽没有禀告,实际上同禀告了一样。’”杨的译文被其它的书采用。 无子的结果是无孙,换个语词说“没有子孙”或“无子孙”,是继承赵岐说法。
社会争议
观点一:无后是不尽后辈的责任先是把“无后”解释为“不尽后辈的本分”,最早的说法出自2005年11月3日百度知道的2百字小帖:【我们分析原文不难发现,孟子的本意并非是我们平常了解到的含义。我认为更中肯的解释应该是:不孝的表现很多,但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。舜在娶妻的时候没有禀告健在的父母,是没有尽做后辈的本分。但君子认为舜虽然没有禀告但与禀告了是没有多大的区别(因为舜取妻是在尧考察了舜的德行后决定把女儿嫁给他的,而此时,舜的父母对舜还有偏见,禀告他们并没有什么好处)。”】这段话被新浪爱问的“要眇宜修”在2006年9月13日编辑进千字文回答,此文被网民用多种标题传播,搜索关键句可知到2013年它是年年被转载几次,几年里转载到20多个地方。
后来受到媒体重视:2012年2月13日《齐鲁晚报》发表鲍震培的随笔《“不孝有三无后为大”到底是谁说的》,讲“不孝有三种,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”、“孟子的原意并不是说不生孩子就是不孝,最不孝的其实是没有对长辈尽到后代的责任” ;5月18日央视网旗下的中国网络电视台发布4百字短讯《被曲解的“无后为大”》并注明“来源新华每日电讯”,要点是采用鲍震培这两句话,短讯保存于360图书馆并注明责任编辑李海霞,并被转载到8月16日《青年博览》及2013年12月的《文史天地》和《国学》 ,新看法由此进入中国知网的搜索领域。接着是2014年3月,知名主持人孟非在江苏卫视著名的“非诚勿扰”征婚节目里转述它 ,多家媒体报道,网上热议一时。
值得了解:谈这个观点的上述文章都不讲传统说法有什么问题,对自己的观点又没做论证,只有一个判断句。
观点二:无後通假于无后,是目无尊长
中国伦理学会会刊《道德与文明》2020年第5期发表了刘霖映的论文《“不孝有三,无後为大”之“後”当释为尊者》 。内容摘要:【孟子名言“不孝有三,无後为大”带有事例式定义,“不告而娶为无後也”,即,不禀告家长而娶妻是“无後”的做法。东汉以来学者们释“後”为“子”或“後人”,并对舜例的“无後”增加否定词“惧”,反向式改变原文以读通句意。这破坏了原文和孟子的解释,颠覆了儒家三孝观的取向,曾子和孟子都视三级孝序的首位为对家长的尊敬问题。其实,周代“後”和“后”可通假,周朝礼制里“後子”在诸子里地位独尊,一般是嫡长子;夏商国王称后,而周朝礼制称王为天子,尊称其妃为后,这会导致避讳。古“后”字是司之反写,基本语义是主、君,扩指尊者,它和君字都象形着发号施令,《尔雅》训曰“后者君也”,《说文解字》释曰“君者尊也”。孟子之“无”有时指目无,如“无父无君是禽兽也”。因此,“无後”应该通假于“无后”,指无主(无君,无尊),即目无尊长,在家事语境中是目无家主(家君,家尊)。这种训义可联系三孝观而圆通地解释舜例及“为大”,并旁通《诗经》和《孟子》它处所谈的相关话题。】
刘文对其它说法进行了辨析。(1)第一部分最后讲:【有的网络文章说“无后”是“不尽后人的义务”,可是不孝就是不尽后人的义务,“为大”在逻辑上无解。】 意思清楚:不孝就是不尽后人的义务(本分、责任),这是解释它的本质(概括了全部的不孝事),说“不尽后辈的本分(责任)是大不孝”,其实是说“不孝是大不孝”,违反逻辑。想一想:其它的不孝不也是不尽本分(责任)吗?(2)论文第二部分对“後”释为“後人”的传统说法提出了驳议:【“後”释为後人,则读不通“舜不告而娶,为无後也”。……“为”字有不同语义:……不通;“舜不告而娶,因为无後人”,不通;……不通;……不通……赵岐注曰:“舜惧无後故不告而娶”……实际上把原文修改成:“舜不告而娶,为惧(怕)无後也”。可是,这对立于原文和孟子的解释,是曲解原意……】 。有补充,刘霖映《"不孝有三,无後为大"之"後"的训义答辨(上篇)》的摘要说【附议:"舜不告而娶,因为无後人",为何说不通?结婚者的共性无关个性事】 。共性无关个性事,是谈理(某男爱上了某女的原因并非“因为她是个生物”),没有後人是一般古人结婚时的共性,无关“舜不告”这种个性事,古人知道说不通因此加个“惧”字,刘霖映辨析,赵岐加“惧”字是否符合原文。他的《训义答辨(下篇)》的摘要说【孟子单传二十代,不重视纳妾多生】。
刘文第三部分说:【“不孝有三”对应着“孝有三”,居首者应该都是对家长的尊敬问题】 。
刘文第五部分提出了不孝章的全文新译:【孟子说:不孝有三级,目无尊长居首。舜不禀告家长就娶妻,(在礼节上……)是目无尊长。(但是……)君子认为(舜在特殊情况下不告而娶)犹如(人们在正常情况下)禀告(而娶一样合适)。】【礼不灭“权”,这个思想还例示于《孟子·离娄上》第17章:“嫂溺不援,是豺狼也。男女授受不亲,礼也;嫂溺,援之以手者,权也。”】这个权指权宜、变通。刘霖映《训义答辨(补论)》的摘要有说明:【杨伯峻译文的诡辞路线,释“犹告”为犹舜告,自悖而崩(孟子统一礼与权,告字隐含的主语只能是礼规所适用的人们)……舜避险,礼上无尊、心孝行“不孝”,并非真不孝,失小顾大是智孝。舜例所属章团的主旨乃《离娄上》第21章的意旨,即勿求全责备、勿苛求,五个章做例示】 。
Tags:
很赞哦! ()
随机图文
《这就是街舞3》迎正面挑战,全新舞蹈类综艺播出,导师阵容豪华
《这就是街舞》的播出让舞蹈类综艺节目在娱乐圈走红,针对目前综艺圈的现状,一旦有一档节目赢得热度之后,就会出现各种同类型的综艺节目,在《这就是街舞》的播出赢得成功之后,各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
计算机科学与技术(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)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,属于计算机类专业,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,授予工学或理学学士学位;2012年9月,教育部将新的计算机科坚持下去,不用害怕与众不同
当大多数人碌碌而为为现实奔忙的时候,坚持下去,不用害怕与众不同,你该有怎么样的人生,是该你亲自去撰写的。加油!让我们一起捍卫最初的梦想。负能量会使人悲伤难过会心情周杰伦演唱会林更新又来了 林更新为什么那么喜欢周杰伦
近日,有网友整了个择偶标准,把吴亦凡、胡歌、宋仲基放在了第一排,雷佳音、沈腾、林更新放在了第二排。然而,林更新搜自己的名字看到后,说自己应该是在1那里。发文质问:“对腾